2021年,产业风口会在哪里?这是一个很多投资人、企业经营者、职业人都在关注的话题。
风口,既分大小,也分快慢,还有长短。按照我们对产业风口的理解,风口一般不会吹一年,只吹一年的不叫风口。
风口最好能持续2-3年或更久,并且带来持续的资本流入、需求增长和人才涌入,这样的领域或机会才值得持续创业、业务转型或者长期投资。
对风口的判断和理解,其实是一个深刻的产业问题。基于我们对产业的观察,我们尝试着总结我们对产业机会的理解。
产业风口往往有几个逻辑主线:
一是围绕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品质的提高与生产生活效率的提升找机会。
二是沿着新政策要求、特殊事件影响、以及结构性行业供需变化找机会。
三是沿着产业融合、产业传导和产业更替找机会。
基于以上逻辑,2021年,我们看好以下八个机会,我们将从“为何看好”,以及“为何今年很看好”两个角度出发,谈谈我们的看法。
1
机会一:碳中和的长期赛道
当前每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0亿吨,未来全球都会面临减排问题。新能源能够解决的碳排放量,只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0%,其他的排放来自于工业生产、生活方式、交通出行、甚至农业养殖。
未来很多年,碳排放会影响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行业。
为什么这件事情从2021开始变得更加重要?因为中国碳排放占全球排放量的大概30%。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已经启动了明确的减排计划,2035年要实现碳中和。
这会带来两个机会:
一是对于碳排放的规划、账户、监管、碳权的交易、信息等,这些问题都要依靠数字化解决,都面临整个工业体系的软件和硬件的升级需求。这是个贯通产业链的机会——打通过去十年国内推进的各个地方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和供应链金融相互打通。
二是围绕着碳减排的新能源机会。十四五期间,光伏与风电每年新增装机将分别达到60-90GW和25-37GW,合计达到85-127GW,远超十三五期间66GW的均值;意味着未来五年,每年的建设量都要翻一倍。
这个产业链上机会众多,但是我们最好的机会可能集中在三个关键点,主要是光伏、储能、锂电。
光伏的本质是电子行业,电子行业是遵循摩尔定律的。光伏的制造成本会持续降低,太阳能的转化效率会持续提高,未来太阳综合发电成本会持续降低,这会是太阳能长期成为最主流能源的最底层逻辑。
发电侧的扩大,会带动储能的配套需求,因为发电产能的扩大势必会导致弃风弃光的比例增加,如果储备配套不足,会导致发电效率持续上不去。
从大处看,储能会是未来整个中国能源效率提升的关键,尤其是在调峰调频,缓解电网阻塞,微网能源管理等方面会起到关键作用。
储能侧如果一旦扩大,意味着锂电池需求会进一步增加,但是相比锂电池,锂材料可能是收益更大的环节。
同时,新能源汽车需求的扩大(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新车销量将占到新车总销量的20%,意味着4-500万台/年),这带来了下游主流汽车制造厂的扩产,带来传导效应,使得电池厂进一步扩产,这意味着所有的锂电材料,都面临供给缺口,锂盐锂矿未来仍然有涨价空间。
机会二:物流服务及供应链服务的科技升级
物流可能是中国十万亿级别行业中,科技应用最落后的行业之一,顺丰作为目前物流领域最大市值的公司,6000亿市值规模对应中国将近15万亿的物流总规模,其实还是很小的。
但随着近年物流领域各种传感器、位置服务、智能算法的应用,物流领域面临较大机会。
2020年中国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并且在十四五中明确提出要“健全现代流通体系”,这件事情关系到国内大循环的深化问题,以及“需求侧”改革的具体落地。
举个例子,很多行业其实目前都存在的问题:如果计算流通环节的成本,现在制造业企业的终端零售价中,流通、库存成本、物流费用与相关资金占用可能要占到总零售金额的60%以上,这意味着如果能够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有效提高供应链能力、流通能力及物流服务能力,可能同时出现终端价格提高而企业毛利率上涨的情况。从此角度看,物流服务意义重大。
物流领域本身也在出现变化。比如因为需求升级,二手车的运输开始出现各种零散式的运输需求,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一次运输费用高达一两千块钱,而全国二手车交易量已经超过1000万台,仅仅这一个车辆运输的需求,可能未来几年就会超过百亿规模。
同时,因为电池技术、超级电容技术快速发展,现在续航里程数与能量密度正在快速提高,这使得电动卡车已经开始走出实验室。
特斯拉的老板马斯克号称新推出的特斯拉电动卡车即将达到续航1000公里。电动卡车一旦成熟,将会大幅降低公路运输成本,中国每年公路运输4万亿,用车及用油成本将近要占一半,如果能实现电动化,油耗成本将大幅降低。
中国每年重卡的新车销售大概每年150万台,如果其中20%被电动化替代,一年就是30万台,一台车如果卖30万,这是一个千亿级市场,这个市场在未来三到五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我们已经看到有巨头公司在这个领域布局,这代表着这两年与这些大车厂配套的上游供应商会有新的机会。
机会三:认知觉醒带来的教育产业长期风口
教育行业在中国会是一个长期风口。先说说教育这个市场有多大?这是一个万亿级的赛道,仅以在线教育的用户计算,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超过3亿人。
教育又可以分为几个细分领域的机会:
一是认知红利的机会
移动互联网的布局使得经验、眼界都可以变成教育商品。
2020年有超过2000万人在B站学习,这是高考人数的两倍;罗翔说刑法,8个月的时间就在B站收割了超千万的粉丝。
这说明教育内容的交互形式也在发生变化。
二是教育的消费升级机会
教育需求本质是随着人均GDP增长而增长,对于这些人来说,学习知识技能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因此无论有任何困难,他们总会首先想到如何去学习和提升自己,这就促进了心智教育、素质教育、技能教育、考证教育等等普适教育的发展,这本质上是人们认知的觉醒。
以财富教育为例,2020年可以说是在线财富教育的元年,负利率时代下,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去学点理财知识,不管靠不靠谱。
为什么今年看好?
一是因为教育培训的财务确认规则是权责发生制,这导致疫情期间很多教育培训公司有现金收款但没有财务确认,随着疫情结束,上一年未结转的收入在2021年得到确认,会使得行业整体高增长。
二是因为教育的需求刚性非常强,足以让教育的需求穿越通胀与通缩的经济周期,短期的经济波动对教育需求没有根本性影响。
机会四:疫情后报复性的消费反弹的机会
因为疫情,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推迟释放,是值得关注的风口领域。最典型的例子是影视动漫传媒行业,2020年因为疫情全部歇业,大浪淘沙过后,继续生存的公司开始享受今年的复苏和反弹红利。
贾玲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映十天票房近40亿,可以说,2021年,谁能抓住线下消费反弹的机会,谁就有机会业绩高增长。
另一方面,“新消费”是应该被看好的机会。
尤其是那些还没怎么出现的需求,但未来可能引发细分人群的消费习惯,尤其是一些年轻化的消费行为,现在中国Z时代已经有2.2亿人了,他们所产生的的消费新需求正在快速出现,比如90后保健品,90后的收藏品,甚至一些颠覆式的新产品的出现(比如新型烟草),这些都是消费风口。
尤其是一些二线城市关于生活方式的新消费,比如像长沙这样的地方,竟然连续出现了像文和友、三顿半、茶颜悦色、兴盛优选等明星公司,这些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从一线城市的红海市场中抢夺份额,而是着眼于增量的二线城市,如果长沙有这样的机会,那杭州、成都、苏州、郑州呢?
关于新消费的判断,其实核心指标只有一个,就是有哪些新产品会让你每年都花费几千块钱去稳定消费,如果有,那就是一个风口。
所以总结一下消费的风口逻辑,最好是两者叠加,一是能够找到这两年本身正在快速成长的细分需求,二是能够疫情之后抓住消费需求翻转以及国内大循环深化的机会。
机会五:全真互联网下的软件、硬件与平台
目前AR+VR、5G+4K(高清)+3D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各个产业的应用正在全面融合。这个也是我们所理解的未来关于“全真互联网”与上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区别。全真互联网会有几个关键性的机会路径。
一方面,沿着整个技术链条的全链条的软件与硬件,新一代交互通信平台可能要走进我们,尤其是今年苹果公司可能要发布自己的眼镜, 2021年可能要推出micro-LED电视,大规模商业化——LED显示家用的时代即将到来。
但是这种机会的体现不仅是新的交互技术带来的硬件升级,更关键的是如何通过软件能力与硬件能力结合,能够将过去已经存量的内容进行“全真化”升级。
比如我们最近接触到的,三星正在推出的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图像智能修补,能够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算法,快速将过去的1080P以下清晰度的图像与视频,低成本快速自动转换为4K内容,这被号称为显示控制系统中的最新黑科技。
再有,过去传统互联网时代下,3D图像需要通过软件建模、渲染等多个步骤,人工劳动量巨大,相当于比如通过软件工具完成手动的3D内容。
但是因为现在各种3D技术的出现,现在开始出现大量低成本的3D数据建模技术,这使得构建3D世界的成本大幅降低,效率显著提高。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只要未来用一个3D自拍杆,就可以把自己所处在的3D环境实时在云端建模,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未来的深度全真交互开始变得可能。
未来我们的3D世界,可能会变成一个“全真”世界。这意味,如果他们一旦进一步和场景应用结合,比如文旅、购物、教育、娱乐、会议、办公等等场景都会发生都会发生重大变化。每一个场景都可以在AR+VR、5G+4K(高清)+3D的加持下变得更加智能化、信息化、效率化、个性化。
另一方面,比AR+VR、5G+4K(高清)+3D在生活场景应用更大的市场,其实是工业级应用,比如可以帮助消防领域更有效率地通过云端的全真世界提高救援效率,再比如应急行业,医疗手术,危险作业,各种行业的专业维修辅助等等,甚至我可以想象一下钢铁侠中的场景,你的智能辅助机器人能够随时将你需要的模拟场景进行实时调用,这番景象,其实已经离我们的现实产业世界非常接近了。
机会六:关键产业的上游硬科技赛道
说到硬科技,大家容易想到芯片与半导体,但其实硬科技不仅仅只有他们。其实我们很多关键产业的产业链上游,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化学品与材料,其实也是高科技。
比如高纯度的电子化学用硫酸,99.999%纯度,基本都是进口的。
很多行业,看起来我们终端的竞争力不够,但其实是因为上游的核心软件、核心传感器、高端化工材料、高端靶材、高端合金等基础环节无法突破。一个数据可以说明当前的情况,全球800多家独角兽公司中国和美国各占40%,但我们看全球化学50强,中国只占6家公司,这足以说明问题。
不仅只有基础材料,硬科技还包括一些新领域,比如人造血浆、人工眼球晶体、人造关节、人造烟、人造脑膜等,都是重大机会。
关键取决于消费市场的情况,比如血液制品在中国只有300多亿人民币的行业规模,但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主要是因为国内合格的供给太少,市场完全没有被满足。
从全球经验看,包括美国、韩国等高科技已经比较成熟的国家,硬科技不仅仅是企业考虑的事情,更是政府的需要。
比尔盖茨说“美国政府主导的研发几乎定义了所有领域的最先进水平”, 美国的基础研发84%的经费来自于美国联邦政府,这个比例全球第一,这意味着政策的支持就是最大的风口,未来几年,硬科技都会是我们产业中的持续风口。
机会七:政策驱动的行业结构性机会
政策的变化会加剧某些行业的供需不平衡,以实现一些行业的结构变化,甚至以此完成行业的培育。
这意味着2021年,各个行业的政策研究变化值得深度研究与跟踪。尤其是我们又面临着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至少目前,2021年肉眼可见的行业政策驱动型的机会有再生资源、智能城市、公路信息化、政府量子加密、可降解、禁抗、DCEP,甚至包括转基因的加速,干细胞治疗全面规范化等等。
研究这一类产业政策的影响,关键逻辑在判断短期之内,政策如何影响行业的供给端与需求端,如果假设短期会出现明显的缺口,则意味着行业会出现价格变化或者产能缺口,这意味着短期产业风口机会的出现。
中国要求2021年起,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禁止境外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中国过去十年是全球最大的垃圾处理市场,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十年中国最多的时候,一年处理了全球60%的电子垃圾。
在上一个发展阶段,电子垃圾的处理可能确实是个从财务层面看起来还不错的生意,接收垃圾可以收费,处理分解再回收还可以赚钱,但问题如果只进行低技术含量处理,不仅没有附加值,而且对环境影响巨大。
随着中国明确开始禁止进口废物,全球的废物垃圾去向哪里?哪个市场有如此成熟的批量处理垃圾的技术与产能?全球电子垃圾等废物品的增长正在变得越来越快,海外建立垃圾回收体系依旧是行业风口。
除此之外,我们前文所提到的新能源的爆发会带来电动车、储能和锂电池的全面爆发,但问题是锂电池如此之大的产能,在未来5-10年的废旧电池处理问题,将会是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也意味着相应的产业机会。
2020年中国正式推出DCEP(数字人民币),如今全球范围内对于新一代数字货币的研究与争夺,已经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主体,这是绝对的国家战略机会。
2021年,DCEP在国内一定会形成具体的落地应用或项目,这背后会对应着具体的产业应用,对整个智慧商业的改造有巨大的影响(我们专门有讲过关于DCEP产业机会),这其中会关联影响行业机会还包括:虚拟资产管理、数字合约、区块链应用等等。
还有,从政策趋势上看,军工依旧会是中国今年重点推动的关键性行业。
2021年,军工产业依旧面临新机会:
一是中国经济正在强势崛起,在极其复杂的全球经济格局下,如何保障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外部压力与矛盾,这是军工发展的内在动因。
二是因为十四五规划中,军工是重点推动产业,很多军工企业在2020年的下半年已经开始围绕十四五做布局,接受订单,甚至型号列装。
2021年很多军工企业的业绩表现会有相当好的增长。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大量军工企业开始推动经营管理改革。
同样,政策也适用于区域经济,尤其是在十四五期间,都面临新的规划需求,比如地方区域的政策规划和产业规划。
包括由于一些区域经济财政紧张,新一轮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会再次提上议程。这些都是2021年直接会被探讨的机会。
机会八:工业数字化的拐点机会
产业互联网一直被投资圈给予厚望,目前看起来,这个机会真的接近要落地了。
但是相比过去我们说的产业互联网,以前更多是基于销售端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但现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深入,每一个生产行为都可以被数字化地管理起来,这意味着机器视觉、传感器、物联网、边缘计算、工业云等等领域的机会。
这其中有几个机会方向:
一是围绕着整个工业场景下的数字化过程
这体现为以5G为代表的物联网的机会,5G带来了低成本的数字化,这意味着任何一个行业的某一个具体的人工动作,都有可能被重新定义,甚至数字化,可以把过去工业生产中的感觉、经验、好像、大概,都变成量化的连续数字曲线,这背后所对应的良率提升、库存周转、供应链升级,都是巨大的机会。
甚至我们还看过一家这样的公司:专门给生产线上的工作做工业级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动作的数据化过程,告诉企业员工的生产效率是否还能进一步优化,甚至以此为基准,再提供深度的咨询优化解决方案。
二是围绕着全流程数字化的产业数字化
一旦生产作业、终端销售、物流供应链都开始全面与数字化结合,这意味着智能工厂会越来越成熟,甚至从未来会出现一个这样的场景:当我们还在手机上浏览我们可能有需求的商品信息,这个时候页面上的行为数据已经预测出我们可能的需求转化率,并预测具体的购买计划。
这样的需求会提前发送给工厂,进行物料备货、生产计划、上游订单发送、智能生产线准备,并测算出发货时间及库存周转,并通过系统自动调用运力,以实现商品流转。
我们可能认为这种智能世界只在电影里看过,但真实的情况已经在多个行业中发生。
三是围绕着全流程的新型配套式机会
因为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全面数字化与智慧化的商业时代,这意味着对于物联网,对于万物智能,我们需要更强的配套服务,比如物联网的安全需求,比如物联网的操作系统,比如物联网的运营维护。这些都是因为从万物互联(Internet of things)走向万物智能(intelligent of things)过程中,必然带来的相关需求。
结语
以上就是我们对2021年产业风口的判断,但是我认为最大的风口,不是以上八个。
最大的风口其实是其实是中国的整体经济环境,只有能控制住疫情的国家,才是能够创造财富的国家。只有能够具备强有力的环境保障,经济生产有序展开,才能让风口真正吹起来。
最后,以我们长期的观察看,作为投资者、企业家、从业者,寻找风口最好的方式,其实是做好自己,能够用长期主义的思维去选择长期的风口。
“不要追一匹马,而应该用追马的时间去种植一片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