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治友德公司全球健康推广顾问、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在前篇已论及,肾为人生命之本,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在整个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从科学饮食颐养生命、注意寒邪适当运动、乐观心态精神调整等角度提出了健康养生的指导方法。
本篇,张大宁大师将从关注睡眠养生调养的角度,讲解如何使肾精保持充足,使身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实现颐养生命、强壮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睡眠是养肾、保肾的重要内容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古人有“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的说法,睡眠能使身体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肾精保持充足,使身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动物实验表明,动物饥饿25天时仍可恢复健康,而5天不睡眠就有可能导致死亡。由此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讲睡眠比饮食更重要。
张大宁大师表示,中医学认为睡眠是阴阳消长平衡的一个过程,阳入于阴则成寐,阳出于阴则为寤。《灵枢·大惑论》上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灵枢·口问》记载:“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这里阳是指白昼活动,兴奋的过程,属功能;阴是指静止、休息、恢复的过程,属物质。
过去有一个公认的说法,认为人老了之后,睡眠时间减少了,每天五六个小时就可以了,老年人睡眠迟,醒得早,睡得浅,晚间醒的次数增加,更影响了夜间睡眠,所以老年人似乎就应该少睡眠。但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证实,老年人必须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才可以达到“填肾精,养肾气”的目的,还有的研究表明,每天平均睡眠不足4个小时的人,死亡率是前者的2倍,所以保证睡眠是养肾的重要一环。
健康养生讲究“子午觉”
张大宁大师表示,中医学的“天人合一”,也称“天人相应”,就是说“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环境处处影响着人的生理、病理及治疗、养生保健等,人也应该时时处处地适应、配合这种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睡眠也是这样。
中午的时候(午时指中午11点至1点),外界阳气最盛,“午时睡眠可养肾阳”;夜半之时(子时指夜半11点至1点)外界阴气最盛,“子时睡眠可养肾阴”,“午时不睡伤其(肾)阳,子时寐耗其(肾)阴;伤其阳者嗜眠,耗其阴者失眠”,也就是说,中午不睡午觉则伤肾阳,肾阳伤则下午易嗜睡、困乏;夜半不睡则伤肾阴,肾阴伤则过了半夜1点后难入睡,所以睡“子午觉”,实是养肾阴,得肾阳的重要方法。此外,尽量做到“自然醒”,也是尤为重要。
张大宁大师由于工作的原因,多年来经常在出差,发现很多南方大城市特别是工作生活节奏快的一线城市,普遍有不睡午觉的习惯,把睡午觉称为睡懒觉,中午从不休息,而且晚上睡觉多睡得很晚,无论有事没事大都磨蹭到深夜,甚至是1点左右才睡,或者早上晚起一会儿,也多半7点前起床,每天平均只睡五六个小时,所以很多人体质不好,多肾虚。近些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南北交流,身处南方的人也逐渐认识到睡“子午觉”的好处,睡午觉及每晚早睡的人逐渐增多,这对养肾保肾无疑是有好处的。
创造良好的睡眠养生环境
睡眠的方式、环境与养肾也有一定关系。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认为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凡欲眠,勿歌咏,不详起。上床先脱左右,卧勿当舍下。卧勿留灯烛,令魂魄及六神不安,多愁怨。人头边安炎炉,日久引火气,头重目赤及鼻干。夜卧当耳勿有孔,吹人即耳聋,夏不用露卧,令人面皮厚,喜成癖或作面风。冬夜勿覆其头,得长寿”。
宋代蔡氏在《睡诀》里提出“睡眠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对,先睡以对,先睡心,后睡眼”,由于心脏的位置,睡眠一般以右侧卧位较为合适。
总之,睡眠与养肾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保证睡眠时间,讲究睡眠方法无疑对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