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篇文章引发的公关危机
最近,外卖平台遭到了近年来最大的舆论危机,行业巨头无一幸免!
起因是《人物》团队的一篇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这篇长达两万字的长文,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外卖骑手们疲于奔命的日常。“送外卖就是与死神赛跑,和交警较劲,和红灯做朋友。”
一石激起千层浪,上至白岩松这样的央视名嘴,下至每一个点外卖的用户,都在为外卖员鸣不平,平台仿佛“恶贯满盈”。
饿了么的公关团队连夜加班,在凌晨1点发文称,将增加“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的小按钮,美其名曰把选择权交给用户。
乍一看,是有点人文关怀在里头,细一想,饿了么这出“甩锅”实在是高!把平台方的责任摘得干干净净,合着外卖小哥们这么辛苦,全是因为消费者不够善解人意、喜欢催单吗?
其实,消费者点单的时候,已经足够善解人意了,知道不能强求外卖在半个小时内就到,往往提前将近50分钟就开始点外卖,我们给的弹性空间已经足够大。是系统设置了一个大约送达时间,外卖一超时就罚,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到底是平台强人所难,还是外卖小哥们没有金刚钻,为了多赚钱偏偏揽了个瓷器活?
网友心里明镜似的,毫不留情地问道:你愿意少赚5毛钱吗?
转移矛盾这一招,不好使了!
饿了么的公关速度虽快,却交上了一份错误答卷。一直观望的美团,在排除了错误答案之后,也进行了答题。
9月9日晚,美团外卖发布声明称,将更好的优化系统,在为用户提供准时配送服务的同时,调度系统会给骑手留出8分钟的弹性时间。另外,还将改进骑手奖励模式,将从送单奖励转向综合考虑合理单量取件既安全指标的奖励。
这就相当于告诉消费者,平台方将为配送时间延长承担责任;也在告诉骑手们,不要一次性接太多单。
先不论美团和饿了么的公关水平,就整个行业而言,这场舆论大战无疑引发了人们对外卖骑手这一群体的关注,也推动了外卖行业模式的改进。只是,要彻底解决问题,还道阻且长……
2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送外卖的难,大家都看得到,风里来雨里去,为了得到好评看人脸色,为了按时送达不顾安全,想着上万的月薪,一不小心就月罚过万。
这样一份工作,为什么还有人干?
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接受采访时说过,现在的工厂招不到人,是因为年轻人都去送外卖了,送外卖不仅收入高,而且活动自由,不像在工厂,每天做那些机械重复的事。
事实上,全国目前为止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仅为4%,在一百个人里面,可能有50个人要去工厂流水线工作。
大学生们对送外卖嗤之以鼻,对于工人们来说,这却是经过考量之后的最优解,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只是干得不太轻松罢了。
现在的问题是,把配送时间放宽松,能让外卖小哥更轻松吗?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利益上是不允许的。
一旦外卖小哥拥有了更多可支配时间,首先想的肯定不是让自己喘口气,而是想着:多五分钟,我还能顺路再接一单。就算多15分钟,同样不能改变他们疲于奔命的现状!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了钱,有人愿意卖肾、贩毒,为了钱,外卖小哥在不违法不害人的情况下,多接点单,有错吗?
当然,外卖小哥中同样有很佛系的人,他们愿意少接点单,少赚点钱。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个精密的算法系统中,他们自然而然会被更能跑的骑手淘汰。
最近有一个很流行的概念叫做“内卷化”,大概就是说,靠极端剥削自己在社会中获得少量竞争优势。
当一个拼命的外卖小哥能够一次性接10单时,剩下的人也开始向一次接10单冲刺,否则就会被淘汰。
当所有的外卖小哥都能够送10个单子时,某个拼命十三郎又开始带头接12单了……
3
被困在系统里的,又何止外卖小哥?
从外卖小哥身上,很多人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考试时,大家都努力复习,结果是考试分数水涨船高;工作时,大家都996,结果是考核制度越来越“反人性化”。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却不得不逼自己更加努力。
内卷化便造成了一个结果,资本可以获得廉价的劳动力,劳动力却更苦了。
被困在系统里的,又何止外卖小哥?
司机成为了网约车平台的螺丝钉,程序员成了互联网公司的螺丝钉,一个个都像极了那些被困在系统里的外卖小哥,为了生存,被一个个单子、一行行数据拖着向前狂奔。
在电视剧《黑镜》中,设想了这样一个未来:在人工智能给出的社会方案中,每个人都要通过骑自行车来赚取赖以生存的消费点数,这些点数可以用来购买食物与服务。
未来的他们要挣消费点数,现在的我们要挣钱,这一情节看似与目前的社会系统大同小异,但细思极恐!
技术让资本运作更加高效,这样的社会法则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大机器里的螺丝钉,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在AI和算法下,每个人的每个行为都会被计算得分毫不差,并且受到规范,一旦效率不够高,就要被罚。
技术的诞生原是为人类服务,技术却成了奴役人类的工具。
与其说《黑镜》是科幻片,不如说它是一则警世预言。外卖小哥已经成了一个典型且突出的例子,谁又能保证,身处其他行业的我们,不会在算法和机器的驱动下,滑向那个恐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