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页头部广告

近年风靡市场的“无糖”食品,真的更健康吗?

发布人:jackiyfred 来源:壹点网 时间:2021-09-06 16:16:36

近年来,尤其是全球新冠疫情影响下,消费者的健康消费意识逐渐觉醒,开始青睐于低脂、低卡、低碳食品。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上涌现出各种“0糖”、“0卡”、“0脂”的“无糖”概念食品,给人们带来了比以往更多的选择。

这届年轻人既要拥抱健康,又要享受美食,他们以为选择了“无糖”食品,就能离肥胖远一点,离健康近一点。但是,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无糖食品真的健康吗?长期食用有副作用吗?

无糖食品,使用代糖添加甜味

在商家宣传之下,“无糖”食品被贴上了“健康”标签,以主打“0糖”、“0卡”、“0脂”的无糖饮料如无糖可乐、无糖咖啡、无糖苏打水、无糖奶茶,成为当下饮品消费潮流。在无糖饮料风潮推动下,各类无糖食品进入消费者视野,甜点、饼干、面包、汤圆、月饼、酸奶等,甚至糖果软糖、口香糖也推出了无糖产品。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无糖或不含糖”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无糖”食品,可能完全不加传统糖类,诸如蔗糖、葡萄糖或其他形式的糖类成品,也可能含糖量未达国标规定的量,但还有可能使用了代糖。代糖,指除糖以外,另一种可为食物添加甜味的物质,又叫甜味剂,分为天然代糖和人工代糖两种。人工代糖的甜度极高,食品中只要添加极小分量的人工代糖,就足以让我们感觉到非常甜。

目前市场上以使用代糖的“无糖”产品居多。流行的“0糖”饮料,大都添加了阿斯巴甜、赤藓糖醇、三氯蔗糖等代糖;而一些标注为“无糖”的棒棒糖,则加入了木糖醇及赤藓糖醇;一款“无糖压片”在其配料表上印有“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等甜味剂名称。

代糖具有甜度高、热量低、升血糖慢等特点,因而无糖食品近年来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成为一种风尚。风靡市场的无糖食品,一直打着健康理念的旗号,在产品宣传中对添加的代糖、食用适量和适合的消费人群没有清晰的描述,易误导消费者。追求健康生活品质的年轻消费者,往往容易被潮流的宣传概念所裹挟而产生消费认知上的误区。

其实,“无糖”食品只是看起来很美,但并非不含糖。人工代糖作为食品添加剂,近年来由无糖食品而引发的健康争议越来越多。消费者担心,长期食用代糖产品是否对身体健康有影响?为什么“无糖”食品吃多了会发胖?放肆吃甜,又不担心长胖,这样的好事真实存在吗?

“无糖”食品不等于健康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学者通过调查研究表明,人工甜味剂可能会刺激食欲,增加人体的饥饿感,使人从其他渠道更多的摄入糖分,也就是会促使人们吃得更多,导致身体变胖。

来自于美国权威科学杂志《自然》的一项研究,代糖可能会干扰人体控制血糖(血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的能力。一旦身体摄入代糖胰腺感知到“甜味”会以为摄入了糖,就会分泌胰岛素来调整血糖含量,但实际上血糖并没有升高;久而久之,胰岛素的敏感性也会下降,无法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状况。在2019年美国ADA年会上明确提出了:不建议糖尿病人经常食用人工甜味剂,要远离一切含糖饮料,包括甜味剂饮料。

此外,长期食用代糖可能会导致人体内肠道菌群失衡,并造成一些消化困扰,增加代谢负担。标签“无糖”的糖果软糖,通常会在包装上标明一天适量食用的建议,就是因为大部分糖醇在过量摄入后易产生腹泻等不良反应。

食品科学研究成果告知我们,“无糖”食品大多加入了对健康有一定风险的代糖,并不能与“健康”直接划上等号,用大量进食“无糖”食品来控制肥胖更不可取。消费者切勿对无糖食品放松警惕,盲目跟风,大量食用!“无糖”食品摄入量过多,会与人们追求健康的愿望背道而驰,需合理控制。

无论食品的消费趋势如何变化,健康且美味是消费者不变的追求。无糖食品不等于健康食品,吃糖不等于不健康。适量食用安全美味的糖果,有助于缓解压力、恢复体力、保证大脑运转,并带来愉悦的心情。

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切勿被商家的文字游戏所迷惑而陷入消费误区,需擦亮眼睛,学会查看产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谨慎选择真正健康美味的优质食品,做个理性明智的消费者。

  • 详情页广告
近年风靡市场的“无糖”食品,真的更健康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