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健委就“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77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建立起了预约诊疗制度,提供线上服务,全国建成互联网医院已经超过了1100家。
数据显示,2020年1-5月中国互联网医院建设数量就已接近2019年总量,到2020年11月总数超过900家,而在短短几个月后,又增至1100家。互联网医院数量的增长,意味着人们不再满足于“医药电商”所提供的OTC零售和健康消费,对提供包括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以及处方药、病种管理、健康维护、健康险等严肃医疗服务在内的“数字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
医药电商是零售药店的在线化,而数字医疗服务是医疗服务体系的数字化升级,两大赛道的分野行业内已逐渐形成共识。相较于医药电商,数字医疗因其较高的行业门槛依旧保持蓝海;而从市场规模来说,综合多个行业机构数据,按照2019年我国药品零售4.3千亿市场规模推算,数字医疗服务的市场空间将超出医药电商行业10倍以上。
在多重因素的驱动下,数字医疗服务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医保政策的开放,为行业的高速发展扫清了障碍,进一步释放了数字医疗服务的潜力。此次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表示,明确设立“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基本条件,健全“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坚持线上线下同类服务合理比价的基本原则。熊先军透露,目前全国各省(区、市)都已经出台了“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的类别主要涉及到互联网的复诊、远程会诊、远程监测等。
数字化慢性病管理成为数字医疗服务率先打出样板的领域。据最新数据统计,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近4亿,慢性疾病已成为国人健康的头号威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至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病健康管理。2020年11月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将优先保障门诊慢特病等复诊续方需求,提升长期用药患者就医购药便利性。
2020年疫情期间,数字医疗平台微医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打通了医保在线支付,高峰时承担了武汉慢病重症患者97%复诊购药需求。在泰安,微医实现了中国首个在市级层面医保直接报销的数字慢病管理模式,15个月时间,将当地慢病患者人均就诊时间从原来的23小时下降到30分钟,医院门诊慢性大病患者次均处方费用下降了12.7%,医保支出相对节约10%以上,患者个人负担下降5%以上。
正如毛群安在发言中所指出的,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发挥信息化在辅助疫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数字医疗服务正在让患者享受到“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全流程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并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良好发展态势。
据了解,微医在天津打造了全国首个紧密型互联网医联体:通过互联网医院牵头,协同全市26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了紧密型医联体,实现了管理统一、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服务同质,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和健康维护服务,让每个老百姓在基层就能实现“未病能防、有病能诊、小病能治、大病能转、慢病能管”。同时,微医还通过“流动医院”将数字化的医、药、检服务“搬”到群众家门口,有效解决了基层检查检验能力薄弱、缺少优质医疗资源等问题,大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经济性。
公开资料显示,微医凭借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优势,目前已连接了7600多家医院,27万余名医生和2.2亿用户,旗下拥有27家互联网医院,其中已有17家获得医保资质,打通医保在线支付。
毛群安在会上表示,“互联网+医疗健康”已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从“锦上添花”变成了“雪中送炭”,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医院规模的增长,人们对于行业的期待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在线购药。“以治病为中心”走向“以健康为中心”是行业和社会的共同期待,而旨在提高严肃医疗服务效率和体验的数字医疗服务,通过与原有医疗卫生体系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