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页头部广告

以岭药业30年:“五位一体”打通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经络”

发布人:lucky 来源:新商业头条 时间:2022-08-12 10:15:36

2-220Q022150Q30.png

近些年来,中医药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可以预见,在政策的鼎力支持下,中医药正展现出更加广阔而光明的发展前景。

作为中国中药企业TOP10,以岭药业(002603)成立30年来坚持“市场龙头,科技驱动”的发展战略,创立了“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中医药发展新模式,始终把握科技创新主基调,以理论创新带动中药研发,持续焕发“中国药方”活力,形成了以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连花清瘟颗粒等为核心的品牌竞争优势。

如果我们回顾以岭药业的发展历史。其实不难发现,他的成长,正是伴随着市场对于中医药的争论声脱颖而出。如若将以岭药业创新致胜的30年发展史视作行业镜像,透过其近年来的营收增长,则足以洞见我国中医药产业日渐振兴的壮大历程。

回望30年,以岭药业是如何开创中医药传承发展新格局?未来,又该如何引领中医药现代化转型,实现更高质量的蜕变?本文,让我们一探究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众所周知,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是中医药发展亘古不变的规律。从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初步形成中药理论的萌芽,到李时珍《本草纲目》,被达尔文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再到现代皇皇巨著《中华本草》。中医药,历经一代又一代人们的传承创新,蕴藏着极高的生命智慧。

然自从中国融入全球化浪潮之始,西医西药便在我国广泛传播,盛极一时。这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了人们对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轻视与争议。但是面对争议,中医药不仅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在近几十年迎来了蓬勃发展。究其原因,自然首先离不开改革开放以来,一批中医学家们秉持悬壶济世的信念创办企业,持续致力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

以岭药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992年,东方风来满眼春。南方谈话过后,中国大地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浪潮。在租来的平房里,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正式成立,以岭药业就从这里走来。但与如今人们脑海中的认知不同,以岭药业创业之初的主打产品并非先是连花清瘟,而是心脑血管类药物——通心络胶囊。

追溯其诞生背景,则离不开以岭药业初创团队对于络病理论多年来的深刻理解:虽历史上的一些医学名著和医学名家提及了络脉及络病相关内容,但从未有过系统深入研究。对此,以岭药业潜心络病理论研究,用科学的方式系统构建络病证治体系。使历史上仅散在论述的中医络病理论在当代得以发扬光大。现代中药通心络胶囊,也由此于1996年获得国家新药证书成功上市。

通心络胶囊凭借良好疗效及安全性,迅速在市场走俏,并作为以岭药业主打品种延续至今。

2009年,通心络胶囊在心脑血管中成药药物市占率2.44%,到2021年上半年该药在中国公立医疗市场中成药心血管疾病口服用药市场份额达到8.81%。同时,市占率的提升带动公司收入的大幅增长,以通心络为主的心脑血管类药物收入从2010年的9.21亿增加至2021年45.34亿,翻四倍有余。

毫无疑问,在以岭药业的发展历程中,“通心络”居功至伟。但如果只是依靠通心络,以岭药业远不能及今日高度。他的二次机遇,伴随着2003年SARS病毒的肆虐应运而生,“连花清瘟”便诞生在这个时期。

而后,连花清瘟一路历经H1N1、H7N9、新冠肺炎疫情等多起社会公共卫生事件检验,成功进阶为以岭药业另一超级单品。从2009年甲流期间,“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甲型H1N1流感临床循证研究”的结果证明,连花清瘟胶囊在退热、缓解流感症状方面优于奥司他韦,且治疗费用仅为奥司他韦的1/8。再至近两年爆发的新冠疫情,连花清瘟作为“三方三药”代表药物,六次入选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出巨大贡献。

反映到数据上:连花清瘟收入从2009年的5.06亿增加至2019年的17.03亿;2020年公司推出连花清咳片,公司将连花清瘟纳入“呼吸系统类药物”进行披露,2020年、2021年,分别收入42.56亿、41.08亿。在2021年上半年公立医疗中成药感冒中药市场中以43.5%市场份额,拔得头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诞生于艰苦奋斗年代的以岭药业,他每一个阶段的历练与成长,都顺应了时代对健康的需求,从而实现从小到大、由少及多的价值积累。以岭药业也由此才能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不断显露峥嵘。

政策指引,势起风至

我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曾经说过,“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藏中发掘出来。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在她看来,青蒿素只是揭开中医药宝库的冰山一角,我国的中医药,依旧还有很多潜力值得挖掘。

而由于中西医各有所长,只有融合中西医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未来医学的发展。在时下西药盛行的年代,要让中医药科学跟上时代步伐,就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事实上,在当年连花清瘟上市前夕,中医药就已得到了高层的重视。随后不断推出的利好政策,则更是为我国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02年,《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 年)》将中医药列为国家战略产业,投入巨资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200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颁布实行。对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中医药教育和科研,明确了法律责任和保障措施。

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成为指导我国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宏观层面指明中医药产业发展方向。

2010年10月,工信部、卫生部、国家食药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对大型医药企业跨省(区、市)重组后的改扩项目优先予以核准,在股票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以及银行贷款方面给予支持。

这条政策对于当时的中药企业无疑是巨大利好。在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中药企业纷纷上市,以岭药业就是其中之一。自2011年登入资本市场之后,以岭药业便迎来了其发展的腾飞巨变。营收亦从2021年的19.53亿增长至2021年的101.2亿,实现了从起初“研究所”到如今国际化中药创新企业的完美蜕变。

此后,我国政策支持中医药的力度愈加频繁,尤其是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仅仅一年从国家层面发布的利好政策就超过十个,这无疑把中医药的地位抬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前景大好之下,中医药市场突破万亿也只是时间问题。欧睿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中成药市场规模已经达到8149亿元,预计到2022年,这一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2024年将达到11375亿元。

2c078bb4a7ec4d9c.jpg

因此可见,当“蛋糕”越做越大,市场对中医药企业的要求自然“水涨船高”。面对庞大的中医药市场,谁能够在这蓝海市场树立优势,谁就能够率先引领中国“瑰宝”走向现代化、走向振兴。

而这一过程,创新才是制胜的关键所在。

上市11年,用创新致胜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正大潮澎湃,唯有把握先机才能引领潮流,中医药行业同样如此。以岭药业之所以能够实现上市十一年营收从19.53亿到101.2亿的巨变,离不开多年以来以岭药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研发、始终保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

财报数据显示,以岭药业2016-2021年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2.4亿元、2.6亿元、3.6亿元、5.2亿元、7.4亿元、8.38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连续四年超过8%。截至2021年末,以岭药业对专利中药共申请了专利625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531项,PCT国际发明专利38项。共授权专利387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291项,外国发明专利60项,位居行业前列。

而强大的创新实力和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也为以岭药业带来一系列良性成果。

近两年以来,我国共有15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其中以岭药业研发的创新专利中药就占3个,是同期获批数量最多的企业。而大家都知道,创新药研发难度本身就很大,中药创新药因其产品本身的特殊性,“难产”更是“兵家常事”。

事实上,一个行业的发展关键不仅在于创新,还在于理论突破。

以岭药业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精髓,并在继承中探索创新,以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公司独有的科技核心竞争力。且对于上市后的药品品种,以岭药业坚持做循证医学试验,去验证疗效,并发表了SCI论文300余篇,用科学的方式做中药,从而积攒了大量权威实验与临床数据。

正因如此,以岭药业拥有的13个专利中药品种,就有8个列入国家医保目录,5个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涵盖了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肿瘤、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类疾病等临床多发、重大疾病领域,形成较为丰富的产品群。与此同时以岭药业还以专利中药为基础,积极布局化生药和健康产业,构建起了专利中药、化生药、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全新格局,为公司现代化发展添砖加瓦。

中国人讲究“三十而立”,眼下以岭药业正值意气奋发,攀登高峰的大好年华。历经三十年科研发展,如今的以岭药业市值已位居行业前十。这对于以岭药业而言,既是过往发展历程的里程碑,也是面向未来的全新起点。

未来,以岭药业将继续依托公司30年来积累的科研创新技术,进一步把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精神贯彻落实到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中。让充满智慧的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引领中国中医药向现代化不断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推动我国中医药产业的真正复兴。

  • 详情页广告
以岭药业30年:“五位一体”打通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经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