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近日,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举办的“托起明天的太阳—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报告会”上,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限极”)获颁“突出贡献者”称号。
2015年,无限极透过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启动“希望工程·无限极快乐足球”公益项目。该项目已累计为100所贫困地区的乡村小学修建足球场,并通过捐赠足球装备及训练器材、派遣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开展青少年足球训练营等多种形式,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及青少年教育发展。据统计,项目至今,已累计捐款捐物超1200万元,1500名学生直接受益。
“希望工程”是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实施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使命的社会公益事业。截至今年9月,全国希望工程已累计接受捐款152.29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9.42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95所。实施30年来,希望工程的受益者,从希望小学学生,扩展到受希望工程资助的义务教育、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走过30年,希望工程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参与、多方汇聚力量的公益平台。而无限极作为支持“希望工程”的爱心企业之一,积极响应希望工程需求,创新开展公益项目,获颁“突出贡献者奖”是对其过去公益成绩的肯定。
社会公益事业是增进民生福祉、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传承民族精神、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离不开各界的协助,而如今,有影响力的企业更成为社会公益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成立27年来,无限极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从事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并走出一条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一切,是以国家这个大家的繁荣强盛为基础的。在取得稳健发展的同时,无限极不忘以企业力量反哺社会,脚踏实地的践行“思利及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从农村走向世界的“少年球星”
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城高子镇小北屯黄土坑的郭文博就是一名“希望工程·无限极快乐足球项目”的受益学生。曾经是留守儿童的他性格内向、不爱听课。2015年,“希望工程·无限极快乐足球”项目将郭文博所在的香河小学,设定为首批定点帮扶学校。
郭文博是全国6000多万留守儿童中的一员。从读小学开始,他就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父母离异,一年也难见上几回。“任性、倔强、自卑”是黄丽荣对郭文博的第一印象。她依旧清晰记得初识郭文博的场景。2015年3月,她担任三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开学首月,她发现坐在第二排的一个小男孩总是趴在桌子上,他不爱听课,不回答问题,作业潦草,还不时地在那里抹眼泪……他一度脾气暴躁,不允许同学靠近,一言不合就翻脸:“走开,离我远点,不要靠近我的桌子!”邻居也说,这孩子每天都一个人低着头上下学,偶尔还会把一块小石头从学校踢回家,次日再踢回学校。
恐惧、愤怒、不知所措,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茱蒂丝·沃勒斯坦在《父母离婚后:孩子走过的内心路》的经典描述。尽管“隔辈亲”,但爷爷奶奶不能给予郭文博缺失的父母之爱,更难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在深入了解郭文博的家庭情况后,黄丽荣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个不幸的孩子,她千方百计地寻找着突破口。
机会来临是在2015年5月,校园内的柳树和榆树陆续吐露新芽,香和小学的第一块人工草坪足球场亮相,孩子们在绿茵场上奔跑嬉戏。看到足球,黄丽荣发现,“郭文博的眼眸里闪烁着兴奋。”“第一次摸球,感觉很陌生,但马上就喜欢上了。”郭文博说,足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将自己牢牢吸住,他说不清那是种怎样的感觉,“就是喜欢,没有理由”。
不过由于缺乏专业的足球培训和硬件设备,郭文博坦言“一开始都是瞎踢”,直到无限极快乐足球项目落户香和小学,他才遇到人生中的足球启蒙老师——姚晓磊。他是“快乐足球”项目派出的支教,支教期间,迅速成为郭文博的“好友”。“郭文博总是抱着足球围着姚老师身前身后转。”黄丽荣说。经过三个月的专业训练,郭文博成了香和小学足球队里的佼佼者,他训练最刻苦、技术最好、射门最准,晋升为校足球队队长。这时,阿根廷球星也走进了他的生活,成为他的偶像。他还把名言“我不是天生强大,我只是天生要强”写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和球衣上。“郭文博变了!”慢慢地,老师和同学们发现,他会笑了,不再排斥集体,开始愿意和大家分享忧愁和快乐。
机会永远落在有准备的人手里。哈尔滨中小学足球决赛中,郭文博和队友出色的表现,被哈尔滨第39中学副校长孟繁玉看中。经过一系列的考察、考核等程序,郭文博等12名农村娃因足球特长被第39中学录取。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走出农村,到城区接受更好的素质教育。机会不断。2018年2月,历经“足球梦想show”“英语听说写”“最强大脑PK”和“足球梦演讲”等选拔环节,郭文博以第一名的综合成绩,成为俄罗斯世界杯的护旗手。
而除了在足球方面的成绩,郭文博的文化课成绩也取得了进步。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总分比去年高了20多分。在郭文博看来,足球不仅没影响学习,反而让自己更专注、更努力。“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孟繁玉一语道出了校园足球的真谛。
与足球场上矫健、凛冽的前锋形象相比,场下的郭文博依旧显得有些羞涩。2019年8月,郭文博说:“如今有那多老师、同学和亲人关心我,我不是留守儿童了!”在人生的至暗时刻,郭文博的人生轨迹因“球”而变;对于更多的留守儿童来说,“快乐足球”可能并不意味着未来的职业生涯,但他们的童年因足球而变得更加快乐,更加丰富多彩。
郭文博的励志故事,也激励着其他孩子们。2018年7月,来自广州、清远和河源的留守儿童,聚集在广州参加“2018希望工程·无限极快乐足球训练营”。他们无惧夏日,在球场上挥汗如雨,沉浸在足球的快乐中。训练营期间,孩子们都听说了“世界杯护旗手”郭文博的故事,他们希望以郭文博为榜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足球梦。而无限极启动快乐足球项目的初衷,也是旨在帮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有机会了解并体验足球运动的快乐,以体育精神帮助中国少年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与近年来希望工程转向解决贫困青少年发展性需求的路径相吻合。
快乐足球成就自我
“足球,并不是一群人抢来抢去,最后捅进门里的野蛮运动。”作为无限极“快乐足球”训练营的承办者,周晟认为,小小的足球蕴藏着强大的力量,“那是一种为了胜利而勇于担责,为了荣誉而奋力拼搏的精神。”足球改变了他的人生,他也希望把足球和足球运动背后的精神和快乐,带给更多的少年。
周晟的外公是上世纪50年代第一支广东队的主力门将,父亲也从事了一辈子的体育事业,可谓出生足球世家,但他却坦言一开始并不喜欢踢球:“小时候比较胖,身体虚弱,跑一跑就喘”,常被人笑称“肥仔”,后来通过大量的足球训练,体能慢慢提高了,体重降下去了,自信心随之上涨。
而足球给予他的远非如此,团队精神、拼搏精神才是周 晟认为受用终身的收获。2012年全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上的那场半决赛,至今让他记忆犹新。面对实力强大的对手,赛况陷入僵局,比分一直是0∶0。比赛进行到80多分钟的时候,替补上场的周 晟接守门员长传球,单刀直入,踢进整场比赛唯一一球,锁定胜局。当裁判吹响比赛结束的哨音,所有的队友都冲向他,叠罗汉般把他压在草地上。“压得我喘不过气,整个人都懵了。”周晟笑着说,这粒进球不仅帮团队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也让自己成为了国家足球一级运动员。
如今回想起这一高光时刻,周晟更多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如果没有守门员开大脚,如果没有其他队友牵制住对方球员,我一个人不可能进球。”他认为,足球运动十分考验人的毅力,“坚持、不放弃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曾经的周 晟因足球而改变,如今的他希望用足球去影响更多的人。
大学毕业后,周 晟原本有机会进入一家金融机构,但他毅然放弃了高薪,选择了青少年体育事业,“有些东西,比钱更重要。”没有踢球之前,周 晟不只胖,遇到挫折往往恐慌、退缩。踢球之后,剧烈的身体对抗和团队协作,让周 晟不仅在形体上发生了变化,遇到困难也不再想着逃避。周 晟说,是足球带给了他快乐和成长。他希望更多的孩子也能在足球的帮助下,强健体魄,快乐成长。
这一想法与无限极“快乐足球”的理念不谋而合。2015至2017年,周晟连续三年承办了无限极“快乐足球”训练营,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足球培训。在周 晟看来,不少留守儿童因为长期远离父母,性格往往比较孤僻,不怎么与人沟通,而足球作为一项团体运动,可以让孩子们融入团队,“踢足球的孩子,积极乐观,更愿意与人沟通。”
在承办“快乐足球”训练营的过程中,周 晟也见证了一个个孩子从孤僻、自卑变得阳光、自信。绿茵场上,和着汗水挥洒的是一个个拼搏的青春,随着足球飞翔的是一串串纯真的梦想。看见他们,就像看见了一个变得更好的自己,周晟不由感叹:“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这群年轻人甘愿舍弃高薪的实习机会,离开环境优渥的大城市,分赴边远农村扎根两个月,为那里的孩子带去系统、专业的足球培训,但他们在付出的同时,也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感动。
郭政是无限极快乐足球的志愿者之一,他没想到“体验生活”的初衷,却让自己收获了更多快乐。他支教的重庆市武隆县清水小学,全校只有200多个学生,不少孩子每天早上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到学校来上课,但他们依旧每天坚持训练。足球不仅为他们带来简单的快乐,更让原本性格相对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团队意识更强烈,性格也更加开朗和坚强。
更重要的是,无限极快乐足球的影响力,不会因为支教结束而停止。志愿者为学生提供支教培训的同时,也让当地的体育师资团队获得更专业、更系统的足球教学方法,由此获益的学生数量也会更多。
让更多儿童感受快乐
2015年3月,继《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公布之后,相关部门正式对外公布了方案涉及的50条具体改革措施,唤起了国人对中国足球崛起的信心。这份被誉为“国50条”的足球改革方案,规定足球为学校必修科目,足球事业“从娃娃抓起”,但农村贫困地区却面临着没有足球硬件设施,训练缺乏专业人员指导的窘境,完全不具备发展足球教育的基础条件。
为帮助农村贫困地区创造足球教育氛围,让足球运动持续在学校开展,无限极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2015年率先推出为农村与贫困地区小学儿童打造的将足球普及、支教和营养提升为一体的教育平台——“希望工程·无限极快乐足球”公益项目。
快乐足球公益项目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让所有的学生将来都成为专业足球运动员,而是通过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喜爱,强身健体,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扩大足球运动的普及面。
值得一提的是,“无限极快乐足球”公益项目在策划推广、资源整合、实施方面,都采用创新的“商业思维”方式,将“无限极快乐足球”项目结合到无限极系列行走活动中,在激发普通公众参与的同时,也广泛地带动了更多的人对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注。
关爱弱势青少年的成长既迫切又重要。近年来,针对贫困失学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从多方面、多角度给孩子们送去温暖和帮助。企业,作为社会的主体,更是责无旁贷。针对社会现状和发展需求,无限极先后启动了“思利及人助学圆梦”“无限极快乐足球”“思利及人·新阳光病房”“童梦阅读空间”等项目,帮助弱势青少年改变现状,勇敢追梦,让美好发生,让梦想发光。
帮扶从未停歇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在面对贫困地区儿童不同的梦想时,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总是能为孩子们打开通往梦想的阶梯。
付朝会的家在云南昭通市的山区,叫做大山包乡车路村。从外界通往付朝会家里的路,临崖万壑,蜿蜒百折,外地的高手司机到了这样危险的山路上,腿都会打摆子。而生长在这十万大山深处的付朝会,却有一个不寻常的梦想:学钢琴。
“水泥路没修好前,去一趟市里要花4个多小时。”付朝会笑着说,她一直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是走出大山、成为父亲依靠;第二个是开一所幼儿园,让大山里的孩子接受更好的启蒙教育。前者她已经实现了,后者她正在努力实现。
付朝会出生在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乡车路村的一个寨子里。小时候,村委会的黑白电视是她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全村只有这么一台电视,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去看。”付朝会说,5岁那年,有一次,她看见一则广告中弹钢琴的画面,“广告说了什么,我完全没留意,只觉得曲子很好听,姿势好优雅”,于是,在回家的路上,她挑捡了一块又长又扁的木板,用水彩笔在上面画上琴键,学着一本正经地弹“钢琴”。
从那时起,一个跟钢琴有关的梦想,开始在付朝会的心中生根发芽。但贫困的现实支撑不了付朝会的梦想,饥饿曾是她难以忘怀的记忆。
“一定要走出大山”是父亲对付朝会和姐姐的期望。付朝会的父亲说,付朝会的学习成绩从小就不错,还是希望她能“考出去”。但家庭的事故让付朝会的上学梦渐行渐远。
好在这时,她遇到了一生中“特别想感谢”的那个人,梦想的微光再度被点亮。无限极的“思利及人助学圆梦班”让她梦想照进现实。
这个人就是2015级“思利及人助学圆梦班”班主任龚庭楠。在了解、核实付朝会的家庭情况之后,她将付朝会纳入了自己的班级。“我们这个班的学生,不用交住宿费,每人每月还有300元的生活补助。”龚老师说,这一点点的改变,不只是给了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以光亮,还给予了一个家庭以希望。付朝会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这里,她第一次触摸到了真实的钢琴,“以前我以为电视里的钢琴是虚拟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回想起与钢琴的初次见面,付朝会仍难掩内心的诧异和激动。
为了练好琴,她的假期基本都是在琴行度过的,而持续的努力也最终换来了回报。2019年4月24日,她拿到了由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认证的钢琴十级证书。从第一次摸琴,到拿下十级证书,她仅花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发生变化的不只是学业和技能。龚老师眼里的付朝会刚开始沉默寡言,“甚至有些自卑”。可如今工作一年的她,已是幼儿园园长和小朋友口中“谦虚有礼,永远都在笑”的会会老师。
像付朝会这样受益于“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的贫困学生还有很多。2012年,无限极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作为原始基金成立了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这是一个以非公募基金会形式独立运作的公益慈善平台,致力于大众健康、扶贫助教、助弱赈灾和环境保护四方面的公益行动。
成立后,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就启动了“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截至2019年底,思利及人助学圆梦项目已在全国30个省市捐助34个助学圆梦班,累计投入近2200万元人民币,共资助1292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