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读懂7月舆情
7月最受关注监管舆情:浙江省台州市市场监管局破获一起网红假冒保健食品案
7月最受关注行业敏感舆情:北京同仁堂被撤销荣誉称号(旧闻再发酵)
7月最受关注行业非敏感舆情:康美药业上榜2019年《财富》中国500强
7月舆情最多的企业:玫琳凯
7月舆情最少的企业:海之圣
7月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康美药业
7月人事变动最多的企业:东方药林
7月最受关注的申牌企业舆情:涉嫌传销被罚 浪莎走捷径遇阻
7月涉水直销企业最多的省份:辽宁省
7月焦点舆情事件:东阿阿胶“爆雷”事件、药店下架保健品事件
详情见下文
监管舆情
1.舆情概述
据《知识经济》监测,2019年7月监管舆情总信息量达250987条,其中敏感信息占比27.4%。从信息走势图表(见图表1,以下图表均可点击放大查看)上看,7月8日,监管舆情达到高峰;此后,舆情每隔一周出现周期性起伏,周期内舆情较为稳定。
▲ 图表1 7月监管舆情信息走势图表
7月8日的舆情高峰,来源于浙江省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破获的一起网红假冒保健食品案件。报道称,这些涉案金额达16亿的假冒产品,使用虚假的保健食品批文,且被检出含有西药成分,相关犯罪嫌疑人13人已被监管部门抓获。
而在7月最受关注监管舆情排行Top10(见图表2)中,有一半是这起网红保健品案件的新闻。
▲ 图表2 7月最受关注监管舆情排行Top10
网红保健品案的舆情持续一周左右,进一步引发了关于保健食品监管的关注和讨论。7月中旬,《整治保健品乱象需重拳》《整治虚假保健品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等报道进入最受关注监管舆情排行Top10。
到了月底,多地医保定点药店下架保健食品的新闻,成为新的舆情焦点。(详情见下文的“焦点舆情分析”)
从监管部门动态上看,进入下半年,无论市场监管总局还是各地监管部门,都加大了监管力度。其中有专门针对直销行业和保健品行业的监管,也有针对全领域市场的监管。(相关监管动向见图表3)
▲ 图表3 7月监管总局及各地监管部门部分动向
2.舆情分析
从7月最受关注监管舆情排行top10来看,对保健食品的监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而在《人民网》刊发的评论《整治保健品乱象需重拳》,指出了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四点乱象:非法生产销售保健品、在保健品中非法添加活性物质、虚假宣传保健品、市场缺乏对保健品价格的约束。
对此,不少舆情信息都指出,建议完善保健品相关政策法规,完善打击虚假广告的法律制度,增加虚假广告的违法成本,同时,应增加消费者司法救助途径,并通过媒体、网络等信息发布平台广泛宣传,提高消费者的知晓率和维权意识。
事实上,进入下半年,市场监管总局和各地监管部门持续开展保健食品和直销行业监管行动。
国家层面,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查考核有关事宜的公告》,督促指导企业更好地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7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保健食品监管工作座谈会,围绕保健食品的正确定位、功能声称评价方法、注册备案制度改革、行业清理整治等方面,开门问计。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及下半年开展的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行动中,直销行业和保健品行业都成为重点监管对象。
地方层面,以广东省、湖南省为代表的省份,开展了下半年打传规直会议,表示要加大监管力度,广东省监管部门还与多家直销企业签署了创建“无传销网络平台”承诺书。同时,各地监管部门也正在进行保健食品“五进”行动和保健乱象整治行动。
而随着社会各界对调整保健食品保健功能的意见反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在组织医学、药学、食品、营养等领域专家对搜集到的意见进行研究论证。相关法规将得到进一步完善,预示着直销行业和保健食品行业在面临严格监管的同时,也将迎来更完善的法规和营商环境。
2
行业舆情
1.舆情概述
据《知识经济》监测,2019年7月直销行业舆情总信息量达443324条,其中,敏感信息占比29.56%。从信息走势图表(见图表4)上看,7月15日舆情信息达到高峰;整体上,7月下旬的舆情较上旬更多。
▲ 图表4 7月直销行业舆情信息走势图表
7月15日突增的舆情,为东阿阿胶“爆雷”事件,舆情持续一周左右,且7月最受关注的直销行业舆情信息Top10(见图表5)中,有一半是东阿阿胶舆情。(详情见下文的“焦点舆情分析”)
▲ 图表5 最受关注的行业舆情信息排行Top10
从舆情属性来看,最受关注的敏感舆情信息Top10(见图表6)中,多为东阿阿胶舆情,其他还有同仁堂、安然、哈药的舆情;排名第一的舆情,为同仁堂被撤销荣誉消息,这是2019年2月的新闻,却在7月再度成为舆情焦点。非敏感信息排名前十舆情(见图表7)中,主要为康美药业、东阿阿胶、无限极的舆情。
▲ 图表6 最受关注的行业敏感舆情信息排行Top10
▲ 图表7 最受关注的行业非敏感舆情排名Top10
2.舆情分析
从7月行业舆情来看,东阿阿胶、哈药集团、同仁堂的经营现状成了关注的焦点,其舆情也多为敏感舆情。无论东阿阿胶“爆雷”还是哈药集团增资扩股实现混改,甚至同仁堂被撤销中国质量奖称号,舆论主要围绕这些企业的经营展开,较少谈到直销市场经营。
而从非敏感舆情来看,康美药业上榜2019年《财富》中国500强的新闻,成为本月最受关注的非敏感舆情;康美药业中药材种植扶贫获评“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也进入了最受关注的行业舆情信息,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康美药业目前所遇到的经营困难。
同样在排行榜上的,还有无限极联合发布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的新闻。这说明,直销企业的正面形象正在逐渐回归,舆情也正向乐观方面回转。
3
企业舆情
1.舆情概览
在91家获牌直销企业中,7月舆情信息最多的是玫琳凯,其次是安利、东阿阿胶、雅芳、同仁堂、太阳神、权健、康恩贝、完美和康美。从这些企业的核心舆情(见图表8)来看,无论是玫琳凯海淘平台全新上线、太阳神打造“胃”知研究所,还是完美公司助力2022年冬奥会、康美药业上榜《财富》中国500强,正面舆情开始成为企业舆情的核心。
舆情信息最少的10家企业为汉德森、宝丽、清晨生物、东方药林、九极、绿活美地、沃德、自然阳光、吉美生物、海之圣。
▲ 图表8 7月舆情最多的企业及其核心舆情
2.利好信息
除了正面舆情,来自企业内部的利好消息也不少。本月,有12家企业申请了26个专利,其中康美药业、以岭、康婷申请的专利较多,分别为6个、5个和4个(见图表9)。这些专利主要应用中药材、食品及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物流等领域。绿叶科技则新注册了一个商标“家得丽”,应用于灯具空调领域。
▲ 图表9 7月直销企业专利申请情况
根据披露的信息,隆力奇和康恩贝在2018年度税务评级中,被国家税务总评为A级。康恩贝是2015年至2018年连续四年获评A级,隆力奇则是2015年、2017年和2018年三年获评A级。
此外,本月福维克、自然阳光、春芝堂、美乐家、如新等5家企业接受了监管部门的抽查,抽查结果是,未发现重大变更、直销员报酬支付、信息报备和披露问题,未发现保健食品销售问题,未发现相关经营活动,直销企业的规范运营得到了监管部门的认可。
3.工商及人事变更
本月,东阿阿胶、康美药业、金诃藏药、益宝、安永(中国)、圣原、安惠等7家企业发生了工商变更。其中,康美药业在经营范围中增加了“市场管理服务,技术推广服务”;益宝在经营范围中增加了“住宿服务,餐饮服务,会务服务”;安惠在经营范围中增加了“销售彩妆化妆品”。
人事变动中,主要涉及到东方药林、金诃藏药、东阿阿胶和好当家4家企业。
东方药林人事变动较大,从法定代表人到董事再到监事,领导层出现大换血:法定代表人由刘海峰变成夏军;5名董事中,杜学东、李双喜、刘海峰、彭玉冠等4名董事退出,新增董事为羊锐、高洋、夏军、钱星文;3名监事中,有1名出现变动,张经敏接替梁其鹏,成为新监事。
此外,金诃藏药在高管人员备案中,新增了方海舟。东阿阿胶的董事李国辉则申请辞去相关职务,或与东阿阿胶上半年业绩下滑有关。好当家的副总经理张华阶,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职务。
4.风险信息
据公开信息显示,本月共出现了法律诉讼、法院公告、被执行人等39条风险信息,涉及到17家企业。
按照案件分类,侵权纠纷类案件最多,占比34%;其次是买卖合同纠纷,占比26%;然后是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纠纷和产品责任纠纷,分别占比11%;最后是合同纠纷和劳动争议,分别占比9%(见图表10)。
▲ 图表10 7月企业涉及案件类型分类
按企业在案件中所处的角色来看,企业作为被告的占比52.5%,作为原告的占比30%,作为第三人的占比5%,作为被执行人的占比12.50%。在企业作为被告的21起案件中,撤诉的有9起,驳回的有7起,判决的有3起,审理中的有1起,移送的有1起;在企业作为原告的12起案件中,撤诉的有8起,驳回的有1起,胜诉的有3起;企业作为第三人的2起案件,均被驳回。
具体到企业,完美、云尚、佳莱、金日制药涉及到的案件数量较多(见图表11)。完美涉及到的案件有11起,其中作为被告的3起全部被驳回,作为原告的8起,有2起胜诉,6起撤回。吉林云尚涉及到的案件有7起,其中,作为被告的4起有2起判决、2起撤诉,另外还有3起案件成为被执行人。此外,好当家、东升伟业分别一次成为被执行人。
▲ 图表11 7月企业涉及案件数量
5.申牌/涉水直销企业
5.1申牌企业
据《知识经济》监测,2019年7月申牌企业舆情总信息量达23879条,其中,敏感信息占比40.09%。从信息走势图表(见图表12)上看,7月8日舆情信息达到高峰,此后整体舆情较为稳定。
▲ 图表12 7月申牌企业舆情信息走势图表
申牌企业舆情中,敏感信息较多,在7月最受关注申牌企业舆情信息排行Top10(见图表13)中,大部分为敏感信息,其中浪莎涉嫌传销的信息占据很大一部分。此外,武汉跃莱、吉林正德药业、新世纪达康、沣芝生物等企业的敏感舆情也进入了排行榜。
▲ 图表13 7月最受关注申牌企业舆情信息排行Top10
5.2涉水直销企业
根据《知识经济》监测,本月报道的涉水直销企业有41家。
从企业的主营业务来看,生物科技、酒类、电商、农业、健康管理、贸易领域的企业较多,数量在3家及以上(见图表14)。除了健康产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外,也不乏有电商、新能源、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企业(见图表15)涉水直销,希望借助直销模式拓展市场。
▲ 图表14 涉水直销企业所在领域分布
▲ 图表15 新兴领域企业涉水直销情况
从行政区域来看,华东的企业最多,占比达32%,其次是华北、中南、东北和西南,分别占比22%、20%、19%、7%。从具体省市来看,辽宁、河北、北京、广东、江苏的涉水直销较多,数量在4家及以上(见图表16)。
▲ 图表16 涉水直销企业所在省市分布
4
焦点舆情分析
1.东阿阿胶“爆雷”事件
1.1事件回顾:
2019年7月14日,东阿阿胶发布了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75%~79%,降幅将创下公司1996年上市以来中报降幅之最。
东阿阿胶“爆雷”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新浪微博,成为舆情主阵地。而舆情信息中,高达44.8%的信息,对东阿阿胶事件持负面态度。
1.2舆情分析
综合舆情来看,频繁提价和经销商疯狂囤货,被认为是此次东阿阿胶业绩大跌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起,东阿阿胶一共进行了18次提价,如今每斤近3000元,可谓“药中茅台”。这也成为东阿阿胶留给外界挥之不去的烙印。如今,“骑驴难下”的东阿阿胶,已停止收购驴皮,由此进一步导致驴皮市场的疲软。
东阿阿胶业绩大幅下滑,也反映了阿胶市场存在的乱象:原料驴皮供应不足,市场上假劣阿胶大量出现;在销售阿胶产品过程中,虚假宣传现象也有发生。
百日行动期间,山东阿胶行业协会印发了《关于加强对阿胶行业自律监督检测的通知》,加强阿胶行业监管。业界人士也呼吁快速制订行业统一规则,规范阿胶行业发展。
曾经高高在上的东阿阿胶,如今不得不更加关注中低端市场,并希望靠新增的品类重新定义东阿阿胶的地位。对于未来的产品定位,东阿阿胶给出的描述是“重点切割中低端市场,价格会更普适大众”。
▲ 图表17 东阿阿胶业绩大跌原因以及影响
2.药店下架保健品事件
2.1事件回顾
7月23日,有报道称,今年以来,约有20个城市的医保部门以文件通知、协议约定、口头通知、会议通知等方式,要求医保定点药店下架保健食品等非医疗产品。受此影响,多家保健食品企业及连锁药店上半年销售额不同程度下滑,尤其是药店的销售额下滑幅度较大。
事实上,早在2015年前后,很多地方医保部门就陆续发布“定点药店禁售保健食品”的规定,但并未严格执行。去年10月开始,国家医保局开始严打盗刷医保卡等乱象,很多地方医保部门陆续落地原有的要求,抑或是新增规定。除了以文件通知、协议约定的明文方式之外,生产企业和药店反映,很多地方医保部门只是口头通知或会议通知。
除了下架保健食品外,还有的地区则对保健食品的批文范围进行了限定,如河北省的定点药店只允许销售卫食健字号和国食健字号的保健食品,南宁市则只能销售国食健字号的保健食品。
医保药店下架保健品的新闻,引发了媒体、行业以及专家的多发讨论,且在7月30日左右引发第二轮关注。从23日31日的十大舆情(见图表19)来看,主要集中在药店下架保健品是否可以一刀切,以及这一事件对药店、保健品行业的影响。
▲ 图表18 药店下架保健品事件信息走势图表
▲ 图表19药店下架保健食品事件舆情Top10
2.2舆情分析
国内多地要求医保定点药店下架保健品,或是为了控制医保资金支出防止滥刷,杜绝医保卡变“购物卡”现象,保护医保资金。
当然,对此,不少专家和媒体都表示,不应该一刀切。“药店下架保健食品”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图表20 药店下架保健食品的三点弊端
首先,要监管违规刷医保卡的行为,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分区摆放、安装监控、检查刷卡记录、有奖举报等。但地方医保部门为了方便监管而让药店下架本属于合法销售的产品,太简单粗暴,这种“一刀切”式的监管,没有合理的法律依据,相应行为可能未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涉嫌滥用职权、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并不利于经济发展。
其次,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店的经营发展。药店渠道相对正规和诚信,是保健食品企业重要的获客渠道,保健食品也成了药店的主要利润来源。因此,相关部门要尊重和保障医保药店的合法经营权益。
最后,“矫枉过正”的做法,对保健品行业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在产业链互动的规律下,销售端的损失必然传导到上游,从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强制定点药店下架保健食品,不仅是矫枉过正,更是纠偏过偏。而且,在对药店这一销售渠道减少后,保健食品的销售乱象或许因此而加剧。因此,站在治理保健食品销售乱象的角度来看,药店等保健食品销售渠道不仅不应被堵死,反而应该增加和疏通。
药店下架保健食品事件发生后,相关产业和行业代表正为更好的营商环境发声。有协会在进行更大范围的调研,努力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有企业已经向当地医保部门提出了申诉。